关键词: 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  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3年同等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2...
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类联考考前培训...
湖北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
武汉轻工大学2022年同等学力...
武汉纺织大学2022年同等学力...
大连大学同等学力申硕2021年...
锦州医科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招生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年在职...
锦州医科大学同等学力申硕20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金...
湖北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202...
锦州医科大学2020年同等学力...
硕士研究生管理类联考考前辅导班...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MBA、MP...
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同等学力...
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护士等医学...
湖北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202...
国家(卫健委)健康管理师202...
吉林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湖北学习中...
国家健康管理师招生简章(常年招...
湖北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201...
武汉大学药学院2020年非全日...
武汉大学药学院2019非全日制...
吉林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湖北学习中...
武汉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公共...
武汉大学药学院药学非全日制专业...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硕士(MPH)...
武汉大学药学专业硕士(非全日制...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医学专业领域...
武汉大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硕士...
全国营养师培训招生简章——武汉...
武汉大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硕士...
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类、...
2012年博士课程研修班招生简...
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类、...
在职人员攻读武汉大学专业学位2...
武汉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生物医学工...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2023年自然科...
锦州医科大学关于调整研究生发表论文奖...
锦州医科大学关于做好2023年同等学...
2022年全国同等学力申硕统一考试大...
锦州医科大学申请导师审批表
锦州医科大学同力申硕学生操作系统
锦州医科大学学费电子发票下载流程
锦州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
锦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发表论文规定(修订...
政策资讯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
     “开放发展”是引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之一。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已进入内涵发展、提升水平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时指出,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提升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格局。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水平,助力做强中国教育。

  借鉴与弘扬并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推进教育领域有序开放,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学习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与办学治校经验中,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坚持中国特色,本着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的态度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坚定不移地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努力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一方面,加强高端引领,以优质教育资源请进来为重点,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促进高校科技国际协同创新,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助推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我国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批准设立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5所中外合作大学,批准设立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等在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教育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以教育走出去为重点,加强统筹谋划,扩大与发展中国家教育合作交流,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在习近平总书记和约旦国王共同见证下,中约两国签署共建“中约大学”框架协议并开始筹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已开始招生,英国政府自2014年以来每年邀请上海数学教师前去讲学等,反映出我国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此外,我们还推动学历学位互认,目前已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在深化双边多边教育合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一是完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格局,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二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开展教育国际援助,通过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和设立专门奖项,开展短期培训项目,派遣志愿者教师,支持高校对口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援非信托基金和直接捐赠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三是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等联合国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多边教育行动,主动在全球教育发展议题上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方案,主动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和标准制定。2012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起全球教育第一倡议,我国受邀为倡导国之一。我国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的制定,为推动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后还要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竞聘,为国际组织提供人才支持。

  主动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广的视野,主动实施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和共建丝路合作机制,对接沿线各国教育需求,促进沿线各国共同行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推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提升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留学事业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1978年,邓小平同志以前瞻的战略眼光,作出了恢复派遣留学生的重大决策,也由此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留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坚持统筹谋划,突出工作重点,更好发挥作用,提升留学工作水平。

  把统筹谋划作为战略思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底对留学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59万人,单位公派1.60万人,自费留学48.18万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留学人员生源地国。2015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0.9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1万人,单位公派1.42万人,自费留学37.38万人。年度出国与年度回国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了2015年的1.28:1。2015年度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来华留学50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在留学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坚持统筹谋划的战略思路,坚持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并重,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并重,规模和质量并重,依法管理和完善服务并重,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并重,统筹推进我国留学事业发展。

  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的重点是提高质量。2016年,我国计划选派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29000名,其中要重点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急需、紧缺、薄弱、空白、关键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同时加快培养服务国家外交工作需要的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在来华留学工作中,要加快培养知华、友华,以及致力于中外友好事业的人才。目前,已有279所中国大学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培养任务,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把发挥作用作为根本目标。留学人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人才资源。1985年,我国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增加“发挥作用”四个字,为出国留学工作方针画龙点睛。十六字方针准确把握新时期留学工作的新问题、新矛盾、新趋势,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留学的社会效益上。从留学工作来看,作用能否发挥好,关键在于政策设计、资源配置、绩效评估等是否有助于提供留学人员大展宏图的环境。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留学人员是重要力量。要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环境氛围,搭建平台舞台,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者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让他们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提升人文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我国外交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要立体推进人文交流发展,进一步发挥人文交流在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中的支柱作用,提升人文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用好人文交流机制。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人文交流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既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又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人文交流的意义在长远,应从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全局出发,促进重点领域交流的机制化和常态化,以战略眼光培育合作伙伴精神。具体来说,要整合搭建政府间教育高层磋商、教育领域专业人士务实合作、教师学生友好往来平台,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目前已建立起中美、中俄、中英、中欧、中法和中印尼六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也日益深化和机制化,立体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重要要求: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要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要促进中外语言互通,在深化与世界各国语言合作交流上下功夫,还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友好城市、友好学校教育深度合作与人文交流。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孔子学院就是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目前,孔子学院、课堂已遍布13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和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自出席孔子学院签字或揭牌仪式,希望孔子学院秉承“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校训,为传播文化、沟通心灵、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继续办好孔子学院,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此同时,还要聚焦海外学生学者爱国热情,发挥来华留学人员和外籍教师宣介作用,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理解认同。继续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教育交流合作,用当地青少年听得懂的语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祖国发展伟大成就,凝聚民族复兴情感力量。(文章摘自《求是》,作者郝平: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


 
 
 
特别声明:所有本网站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招生考试信息网所有 武汉珞珈学子 鄂ICP备202002160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537号